圖文轉貼自/城市美學新態度
比現代更時尚──從插畫見到傳統的美好
近年來,對土地的描繪越益受重視,一向著重於國際間人文知識關懷的龍應台,近期出版了《大武山下》書寫屏東生活,重新與花草鳥獸連結,而在藝術界,在地採集主題更是風行,許多博物型藝術展如雨後春筍紛紛冒出,也由此見到對傳統文化的珍重與重新關注。
目前正於展期中的2020桃園國際插畫大展,在「復古即創新」一區,即要透過藝術作品,帶領觀者拉開時間及空間的維度,從歷史脈絡和不同國家、族群的特殊文化與生活型態,走進地方、回望傳統,觀察插畫家如何將自身沉浸入獨特時空,尋求自我認同,並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創作養分。
林戎依──展現與土地親密連結的古老工藝
來自台東阿美族的Halomei林戎依,帶來的插畫是繪寫部落在地果實,以及傳統工藝「樹皮布」的製作歷程。家境清寒的她在繪畫中見到自身的獨特,從小就立定志向想當畫家,然而由於家計與宗教緣故,讓她對傳統文化感到陌生,甚至幾乎沒印象自己參加過阿美族豐年祭等傳統祭儀。
而族群認同常是由外在而來,當外來同學驚訝於她對傳統文化的陌生時,也刺激林戎依進一步去了解並證明自己的身分,並且在身分的再形塑中,於熟悉場域得到歸屬感。
2011年,她接觸到阿美族傳統工藝──樹皮布創作,並開始學習樹皮布相關文化脈絡及製作技術,致力於與當代織物美學的創新結合,並成立獨樹依織工作室/Unique Tapa製作生活物件。這回,她以插畫形式,由祈禱、採集、敲打、脫皮、剪開、清洗到曬乾,她緩緩地以訴說故事的節奏,分享這項工藝在揉合崇敬天地與傳統的繁瑣製程。
〈曬樹皮〉,林戎依提供。
不僅只承繼了傳統工藝,林戎依也讓傳統繼續流淌在生活中。一直在台東的她,對在地的熟悉可以從插畫中得知。她以水性色鉛筆清新而細膩地畫下麵包樹、雀榕、構樹樹葉與果實,更能清晰告訴我們構樹的雄雌,宛如樹皮布製作那樣,她以身體直面自然,與土地親密接觸,與萬物神靈連結,也與祖先連結。
〈雀榕葉子〉,林戎依提供。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