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工藝師與藝術家們合影
【記者王先國/綜合報導】
文化部主秘陳登欽表示,此次展覽展品網羅織品、陶器、飾品、燈具等,雖然看起來是藝術品,但在人類食衣住行的歷史上,也是行之有年的生活器具。在快時尚的時代衝擊下,文化傳承者透過汲取代代流傳的口述及手傳藝術,以技巧跟心思創作的作品,再次喚醒我們對愛的人、喜歡的土地、自然環境的關懷與連結,以及對美學與需求本質的反思,即使不用文字和語言傳遞,也能體會箇中對文化的敬重與愛。
主辦單位臺東生活美學館長江愚表示,感謝策展人及所有參與的藝術家,共同詮釋在沒有文字以前,孕育出的花東生活風貌,以回歸人與土地最初始的關係出發,藉由天然材質、古老技藝和現代美感的交織,表現簡樸生活中人與工具的更替,同時也介紹花東地區仍舊堅持傳統工藝保存的相關工作者,以及新生代如何以新的手法呈現作品。
臺東生活美學館指出,本次特展參展的人間國寶嚴玉英藝師,以細膩的香蕉絲線織出溫潤而樸實的作品,作品兼具工藝技術與祭儀知識;花蓮阿美族太巴塱部落七十三歲藝師李玉英,多年來以守護傳統的心揉捏著陶土、捏塑著生活中需要盛裝的容器;青銀相傳的獨樹依織樹皮創作者林戎依,承習阿美族沈太木頭目打樹成衣的傳統技藝與環境知識;青銀共作的青年藝術家石靖瑋與長輩們一起採土、練士、捏製器物,作品充滿趣味的造型與坑燒樸質的色彩;運用碎布角料拼貼出東臺灣美景的張蘭芳,作品構圖用色直接且貼切,以質樸的素材展現對於生活的觀察與童心;積極投入在地自然素材與古老手藝的傳承與研發創作的藝術家杜瓦克.都耀和陳淑燕老師,以巧手交織傳統與現代的生活;花蓮七腳川阿美族人李玟慧,從一件家藏服開始循跡,延續傳統婦女群聚共作的女仕女事的文化價值;達尼芙工作室的胡淑玲以織布技藝,詮釋布農女性書寫記事,傳遞氏族的符碼;拿鞘的劉大衛與林駿逸二人能力相伴的方式,善用檳榔葉鞘素材特性創造美感;森川工藝聚落的洪啟榮,以木作物品,實踐過去生活循環利用的文化價值。
戎依與友人在作品前合影
Comentários